目录
关于哀伤
目录
关于哀伤

「失去了你,心如同挖了一个洞,好像没有了自己一般。」

突如其来的失胎,对父母和家人来说犹如从天堂跌入地狱,不仅容易对自我价值及身份角色引起质疑,也可能对婚姻和家庭关系造成冲击。縰然外人看来貌似轻松,彷佛已走出幽谷,可是强颜欢笑的背后,父母的内心深处往往仍被那失胎的经历所缠绕,伴随着疲累、难过、震惊、焦虑的身心状态。

情绪反应
  • 震惊
  • 否认
  • 愤怒
  • 悲伤
  • 自责及罪恶感
  • 指责
  • 挫折与无助
认知反应
  • 不相信/否认
  • 沉迷于对胎儿的思念
  • 难以专注
  • 混乱
  • 感到胎儿仍然存在
行为反应
  • 失眠
  • 社交退缩
  • 失去对过往喜爱活动的兴趣
  • 哭泣
灵性
  • 感到上天的不平等对待,为什么要带走孩子
  • 为何和我的孩子没有这缘分?
  • 为何发生在我身上?

为什么过了一段日子,我再次想起时,内心仍然感到难过?

在哀伤的路上,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心路历程,并没有必然的模式或时间表。在不同的日子或处境,父母或许不时联想起离别的痛苦,有时又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,当中的反应起伏不定,但都是正常和自然的。

Strobe & Schut (1999) 提出,哀伤的历程并非是单向和线性发展的,而是重复来回于失缺主导 (loss-oriented)和复原主导 (restoration-oriented)之间摆动。一般来说,生活会渐渐由失缺主导摆向复原主导。若在任何一边停留太长时间,未必是健康应对哀伤的方式,我们需要在这两者中找到一个平衡,才能适应悲伤,慢慢迈向新的生活。

失缺主导 (loss-oriented)

  1. 重复想起失落及难过的画面
  2. 被哀伤的情绪充斥
  3. 对逝去的胎儿强烈思念
  4. 与外界隔绝
  5. 逃避复原导向的经验

复原主导 (restoration-oriented)

  1. 压抑悲伤的情绪
  2. 学习新知识和技巧
  3. 建立新的角色和与他人的连结
  4. 接受及适应改变
  5. 逃避失缺导向的经验

经历孩子的离去后,失胎父母会在经验哀伤情绪和维持正常生活之间来回摆动。过了一段时间,生活可能已进入平稳状态,但到了某些特别日子,例如母亲节、父亲节、孩子的预产期等,他们往往又会再次返回失缺导向,感受到心痛和难过,之后又能够重回生活适应的状态。当失胎父母可以按着自己舒服的步伐和方式,在这摆动模式中持续来回经验,情绪的剂量和对生活的影响将会渐渐减少,并逐渐适应哀伤。

哀伤的起源正正是来自父母对胎儿的爱;故此,每落下的眼泪、各种的思绪,都代表着父母对胎儿的不舍和关爱。哀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对孩子的思念会成为内心的一部份,伴随着自己的人生,但对生活的影响将越见减少。

失去胎儿的哀痛,是需要时间去过渡的。认识哀伤,拥抱情绪,一步步学习与伤痛共存。

「一个月过去,我发现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去表逹安慰。我只好埋头工作,这样我才可暂时避开面对这种困局。」

哀伤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,对于很多人来说,经历哀伤情绪时,会直接流泪和表达强烈的情感,这就是「直觉型哀伤」(intuitive grieving)。另一方面,也有些人会以认知或行动方式处理哀伤,例如:思考分析事件、安排后事或重回工作/正常生活,而较少倾向直接表达感受,这就是「工具型哀伤」(instrumental grieving)。要注意的是,只要是配合丧亲者的内在需要和舒服的方式,「工具型哀伤」和「直觉型哀伤」对哀伤的适应同样有效。当然,更为健康的模式是混合型哀伤 (blended grieving),即容许情感的表达和流露,也可以透过认知及行为应对哀伤和生活。(Doka & Markin, 2010)

每个人表达哀伤的方式皆受其性格特质、成长背景、过去经历、文化及环境等因素所影响:有些人会选择向人倾诉、有些人会隐藏自己;有些人接受理性分析和付诸行动,有些人则接受感性响应和陪伴。经历失胎后,伴侣之间的反应也往往不尽相同。与伴侣相处的时候,彼此不同的哀伤表达方式,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被理解和支持,认为他/她漠不关心,甚至批判对方「不够」难过,又或「过度」哀伤,从而影响亲密关系。

和伴侣坦诚沟通,了解彼此的身心需要,明白并接纳对方可能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哀伤,有助大家一同走过这段哀伤的经历。有时候,一句「谢谢你」、「我爱你」,又或一个拥抱,都能融化心灵,让彼此再次结连,面对未来的挑战。

我感到神经紧张:
我依然享受我以前享受的事物:
我有一种惊恐,好像有可怕的事情会发生:
我能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并且会心微笑:
煩恼的念头在我脑海中浮现
我感到高兴
我能安坐并感到松弛
我感到缺乏冲劲,整个人都慢下来
我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惊恐 (十五十六的感觉)
我对自己的仪容已失去兴趣
我感到不能安静,像要不停地走动
我对未来的事抱有热切期望
我突然感到惊惶失措
我能享受喜欢的书、电台或电视节目
重新提交总分:0
计分方法:
少于6分 正常范围,表示身心适应状况良好
6-9分 轻度压力,宜做压力管理,建议找家人或朋友谈谈,抒发情绪;
10-14分 中度压力,可考虑专业人士(如社工、辅导员)作谘询,以寻求找方法纾缓身心压力;
15分以上 严重压力,建议尽快寻求专业人士
(如社工、辅导员、临床心理学家或医生)协助,以协助处理身心困扰。
向下卷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