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面對哀傷
目錄
面對哀傷

哀傷的任務

在經歷哀傷的過程中,心理學家Worden (2018) 提出有四個任務需要處理:

  • 接受死亡的事實 (Accept the reality of the loss)
    透過參與不同的程序或儀式(例如與孩子道別,申請不同的殯葬文件、出席儀式等),失胎父母會逐步確認死亡的事實。另外,他們會希望明白失胎的原因,於是向醫護人員查詢,又或不停搜尋資訊,有時更因此而誤以為是自己某些行為導致流產。事實上,很多流產的原因都是不明的,又或者並非胎兒父母可以控制的情況。
  • 經歷哀傷的情緒 (Process the pain of the grief)
    失胎父母會感受到不同的情緒,並以自己舒服的方式表達出來。他們需要建立應對哀傷的方法,紓緩情緒和壓力。
  • 適應沒有逝者的生活 (Adjust to a world without the deceased)
    失胎父母會逐漸回復生活規律,也可能會建立新的人生觀、價值觀、身份認同,以及生活方式等。
  • 與逝者建立心靈聯繫及重設生活 (Find a way to remember the deceased while embarking on the rest of one’s journey through life)
    適應失胎後的生活並不代表會遺忘孩子,父母心中已預留了一個地方,記著過去美好的片段,帶著對孩子的愛,繼續好好生活下去。

如何處理哀傷

接納自己的情緒,學習與哀傷共處
  • 不需壓抑或封閉情緒
  • 嘗試以自己舒適的方式表達或紓緩情緒(例如:哭泣、運動、藝術創作、或寫⽇記等等)

留意自己的思想陷阱
  • 一些非理性的想法往往會加劇不必要的壓力,成為適應哀傷過程中的障礙
  • 留意自己在哀傷過程中產生的自我懷疑或自責 (如:「我流產了,所以我是個失敗的女人」)
  • 嘗試在情緒穩定時反問自己:「我這個想法是否合理?」,並從理性思考及實證資訊角度重新檢視想法的真確性

增加日常放鬆練習
  • 當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時,情緒亦會較容易隨之而平伏
  • 有關身心靈的運動可按此連結

回復正常生活模式
  • 哀傷初期,部份失胎父母的日常生活規律都可能大受影響,一些基本的生活操作也會令人感到有心無力
  • 從最基本開始,逐小步地實踐,容許自己足夠的時間空間,慢慢地回復過往的生活狀態

與家⼈或朋友進行傾談
  • 與可信任的親友傾談,並讓他們知道可以如何陪伴自己渡過這個時期
  • 若感到與家⼈或伴侶難以溝通,可尋求專業協助,或加入同路人⼩組
  • 你也可登記成為會員,了解更多哀傷舒緩方法及製作《給胎兒的家庭相薄》

與天上的孩子⼀起走地上的路

「縱使孩子不在人間,但對他的愛卻繼續存在。」

- Michelle Maros (Still Mothers)

當孩子離開後,製作悼念物品或進行紀念儀式都有助夫婦走過哀傷的歷程。

物品和儀式的類別沒有特定標準,父母可按照自己的心意、選擇自己認為有意思的方式便可。

重要的是,即使孩子離開人間,父母與孩子的連結並不會就此消失,「爸爸」及「媽媽」的身分也不會改變。這份心靈的聯繫,讓孩子以另一種方式陪伴父母走往後的路:

  • 為孩子起名
  • 於特別的節日進⾏紀念儀式
  • 選擇一個能代表孩子和與他/她的溫馨記憶的象徵(如:企鵝、蝴蝶等)
  • 種下能讓你聯想起孩子的植物 (如: 生日花)
  • 為孩子進行創作(如: 寫歌、寫詩、製作手工藝品、製作相冊或分享網誌等等)
  • 以孩子的名義向慈善團體作捐贈

告知壞消息

告知家人/朋友

「通知親友有關失胎的消息,心裹感到很痛苦,重覆地交待這不幸的事情,雖然讓我面對及接受這事實,但也讓我感到孤單及無助。」

告知家人/朋友關於失去胎兒的消息時,許多父母都感到很難啟齒。有些父母會選擇只透露必需的信息(如:「我流產了」),或分享希望別人知悉的資訊 (如:「詳情我不想講太多,我們會慢慢過渡哀傷,大家不用太擔心,就如平日般和我們相處就好了」。訊息並不需要很詳細,只要當事人感到適合就可以。若需要通知較多的人,又或不希望直接對話通知,運用短信或電郵也是合適的選擇。

若感到很為難,也可以邀請信任的家人或朋友代為轉述,這可以避免失胎父母不停重複壞消息的壓力,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哀悼。

在告知家人/朋友前,可以嘗試想想:

  • 想向身邊的人傳達什麼信息?
  • 這個信息應如何編輯(如:以文字,聲音,短片,或圖像)
  • 希望身邊哪些人知道這消息?
  • 我想自己告知消息,還是請身邊人幫忙?
  • 個別社交群組內有沒有我信任的人可以幫助我傳遞訊息?

資料來源:Lothrop, H. (1997). A Time of Search and Yearning. In Help, Comfort, and Hope: After Losing your Baby in Pregnancy or the First Year.

告知孩子

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死亡理解均有不同,和孩子傳遞關於死亡的資訊時, 除考慮他們的年紀、發展階段和需要,我們也可以留意以下幾點:

  • 提供準確的資訊,根據孩子的理解程度,用簡單清晰的字眼陳述發生的事情及結果。例如:「媽媽想和你討論關於小弟弟的事,你知道小弟弟一直在媽媽的肚裡生長,對嗎?但最近醫生再幫小弟弟做檢查,發覺他沒有了心跳,也就是說小弟弟不能夠再生長,也不會夠強壯可以離開媽媽的肚子自己繼續生存,小弟弟死了 … 你知道甚麼是死亡嗎?」
  • 直接表達「死亡」的概念,並藉此幫助孩子認識死亡(如「有生命的生物,包括動物、植物和人,都會有一天死去」)。
  • 避免用婉轉的說法,因為這往往會為孩子帶來不必要的焦慮 (例如「BB去了很遠的地方」,可能會讓孩子擔心其他身邊人也會因遠行而無端消失)。
  • 開放討論,容讓孩子提出疑問,表達他們的情感
  • 明確表達孩子沒有做錯任何事,引致胎兒的死亡
  • 與孩子一同策劃或進行紀念活動
  • 可以流露哀傷,示範情緒表達,讓孩子明白哀傷是正常的,但也尊重孩子的不同感受
  • 和孩子一起閱讀關於生死教育的繪本 (可按此到《關於失胎和自我療癒的書單》 )
  • 保持生活規律
  • 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,及時尋找專業支援

資料來源:Childhood Grief: Guidelines for Caregivers. Therapist Aid.


非語言的紓緩方式 - 身心靈運動

失去孩子,心理的哀痛往往很難用言語描述。根據經絡理論,未能處理的哀傷以及複雜的情緒會影響喪親者的氣血通路,故而引致其身體及心理的困擾。透過各種的身心靈運動,能幫助喪親者暢通經絡系統,在不需要透過言語表達的情況下,逐漸恢復身心靈健康。

有關身心靈運動的影片可按以此連結


關於失胎和自我療癒的書單

以下是有關心靈療癒書藉及生死教育的繪本。

心靈書單:

  1. 《Help, comfort, & Hope – After Losing Your Baby in Pregnancy or the First Year》
  2. 《Small Miracles》
  3. 《Healing your grieving heart after stillbirth:100 practice ideas for parents and family 》
  4. 《療癒,從感受情緒開始》
  5. 《天使爸媽的生命教育 – 夭折嬰兒父母分享及相關輔導理念》
  6. 《在終將告別前,學習哀傷》

兒童繪本:

適合兩歲或以上

  1. 《The snowman》

適合師長陪同6歲或以上的兒童閱讀

  1. 《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︰從寵物的逝世談起死亡》
  2. 《小傷疤︰癒合摯親死別之痛》
  3. 《一片葉子掉下來》
  4. 《爺爺的天堂筆記本》
  5. 《小傷疤》

如有進一步的支援需要,可按以下連結: